七绝·观潮:注释与译文
七绝·观潮注释译文详解
原文:
千里波涛滚滚来,浪花飞溅震天开。
势如万马奔腾急,声似惊雷骤雨摧。
海面宽平云脚乱,江流奔涌岸头回。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注释:
1. 千里波涛滚滚来:此句描绘了海潮从远处汹涌而来的壮阔景象。千里,极言其远,波涛滚滚,形象地描绘了海浪的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2. 浪花飞溅震天开:浪花在海浪的冲击下高高跃起,飞溅四散,仿佛要将天空都震开一般。此句进一步渲染了海潮的威猛之势。
3. 势如万马奔腾急:将海潮的汹涌之势比作万马奔腾,形象地描绘了海潮的奔腾不息,如同无数骏马在草原上疾驰。
4. 声似惊雷骤雨摧:海潮的声音如同惊雷般震耳欲聋,又似骤雨般急促猛烈。此句通过声音的描述,进一步增强了海潮的震撼力。
5. 海面宽平云脚乱:海面宽阔平坦,但云脚(云彩的边缘)却显得纷乱无序。此句通过海面与云脚的对比,突出了海潮来临前天空的变幻莫测。
6. 江流奔涌岸头回:江水在海潮的推动下汹涌奔流,但在岸头却受到阻碍而回旋。此句描绘了江流与海潮交汇处的壮观景象。
7. 弄潮儿向潮头立:弄潮儿,指敢于在海潮中嬉戏、挑战海潮的人。他们勇敢地站在潮头之上,与汹涌的海潮相对峙。
8. 手把红旗旗不湿:尽管海潮汹涌,但弄潮儿手中的红旗却未被打湿。此句既展现了弄潮儿的勇敢与技艺高超,又通过红旗的干爽反衬出海潮的汹涌与力量。
译文:
从遥远的地方,滚滚而来的波涛如同千军万马,覆盖着广袤的海面。浪花高高跃起,飞溅四散,仿佛要将天空都震开一般,其威猛之势令人震撼。海潮的奔腾如同无数骏马在草原上疾驰,其速度之快、力量之大,难以言表。而海潮的声音则如同惊雷般震耳欲聋,又似骤雨般急促猛烈,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吞噬其中。
海面宽阔平坦,但在海潮的推动下,云彩的边缘却显得纷乱无序,仿佛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巨变。江水在海潮的推动下汹涌奔流,但在岸头却受到阻碍而回旋,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景象。就在这汹涌的海潮之中,有一群弄潮儿勇敢地站在潮头之上,他们手持红旗,与汹涌的海潮相对峙。尽管海潮汹涌澎湃,但他们的红旗却始终保持干爽,未被打湿。这既展现了弄潮儿的勇敢与技艺高超,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海潮的汹涌与力量。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海潮的壮阔景象,以及弄潮儿与海潮相对峙的英勇场景。海潮的汹涌澎湃、奔腾不息,以及弄潮儿的勇敢与技艺高超,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千里波涛滚滚来”,诗人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海潮画卷。波涛从遥远的地方滚滚而来,如同千军万马般势不可挡,其威猛之势令人震撼。这种宏大的场景,不仅展现了海潮的壮阔与力量,也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浪花飞溅震天开”,诗人进一步通过浪花的飞溅来描绘海潮的威猛。浪花在海浪的冲击下高高跃起,飞溅四散,仿佛要将天空都震开一般。这种形象的描绘,既增强了海潮的震撼力,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海潮的汹涌与力量。
“势如万马奔腾急,声似惊雷骤雨摧”,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海潮的奔腾之势比作万马奔腾,将海潮的声音比作惊雷骤雨。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感染力,让人仿佛能够听到海潮的奔腾声、感受到海潮的震撼力。
“海面宽平云脚乱,江流奔涌岸头回”,诗人通过海面与云脚的对比,以及江流与海潮的交汇,进一步描绘了海潮来临前的景象。海面宽阔平坦,但云脚却显得纷乱无序,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巨变。而江水在海潮的推动下汹涌奔流,但在岸头却受到阻碍而回旋,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景象。这种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也让人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海潮的壮阔与力量。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诗人通过描绘弄潮儿与海潮相对峙的场景,展现了弄潮儿的勇敢与技艺高超。尽管海潮汹涌澎湃,但弄潮儿却勇敢地站在潮头之上,手持红旗与汹涌的海潮相对峙。而他们的红旗却始终保持干爽,未被打湿。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弄潮儿的勇敢与技艺高超,也让人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海潮的汹涌与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海潮的壮阔景象以及弄潮儿与海潮相对峙的英勇场景。诗人通过形象的描绘、生动的比喻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海潮的壮阔与力量以及弄潮儿的勇敢与技艺高超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弄潮儿这一特殊群体的英勇与无畏。
- 上一篇: 吝啬特征,猜生肖之谜?
- 下一篇: 明朝御史中丞的品级及地位如何?
-
《清平乐·村居》深度解析:注释详解与绝美译文资讯攻略11-22
-
《清平乐·村居》深度解析:注释精髓与绝美译文赏析资讯攻略11-14
-
《观潮》一课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资讯攻略11-11
-
揭秘:过小孤山大孤山的译文之旅资讯攻略12-07
-
春日韵味:日文假名诗歌及精美译文资讯攻略12-05
-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与译文对照资讯攻略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