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氯化钠提纯实验步骤是什么?

氯化钠提纯实验步骤是什么?

2024-10-30 10:03:02

在化学实验中,提纯氯化钠是一项经典而重要的操作,它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提纯的基本原理,还能练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步骤,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每一个步骤。

氯化钠提纯实验步骤是什么? 1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步骤

一、实验准备

在进行提纯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原料。主要的工具包括台秤、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煤气灯、布氏漏斗、pH试纸等。而原料则主要包括粗食盐、蒸馏水、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

氯化钠提纯实验步骤是什么? 2

二、实验步骤

1. 溶解粗食盐

氯化钠提纯实验步骤是什么? 3

首先,我们需要在台秤上称取适量的粗食盐,一般称取8g左右。将称好的粗食盐放入一个小烧杯中,然后加入大约30ml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并加热,使粗食盐完全溶解。加热至溶液沸腾时,继续滴加1mol/dm³的氯化钡溶液,直到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₄²⁻)完全沉淀为硫酸钡(BaSO₄)。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粗食盐中的硫酸根离子杂质。

氯化钠提纯实验步骤是什么? 4

为了检验沉淀是否完全,可以取少量上层清液,再滴加一两滴氯化钡溶液。如果没有新的沉淀生成,说明硫酸根离子已经完全沉淀。如果仍有沉淀生成,则需要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直到沉淀完全为止。

2. 去除其他可溶性杂质

完成第一步后,我们需要继续去除粗食盐中的其他可溶性杂质,如钙离子(Ca²⁺)、镁离子(Mg²⁺)以及前面步骤中引入的过量钡离子(Ba²⁺)。

向滤液中加入1ml 2mol/dm³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3ml 1mol/dm³的碳酸钠(Na₂CO₃)溶液,加热至沸腾。这些试剂会与钙离子、镁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沉淀物。待沉淀沉降后,再滴加碳酸钠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新的沉淀为止。

3. 调节溶液酸度

接下来,我们需要调节溶液的酸度,以去除过量的碳酸根离子(CO₃²⁻)。向滤液中加入2mol/dm³的盐酸(HCl)溶液,并用玻璃棒沾取滤液在pH试纸上测试,直到溶液呈微酸性(pH≈6)为止。

4. 蒸发浓缩

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用小火加热蒸发,浓缩至稀粥状的稠液。这一步的目的是通过蒸发去除大部分水分,使氯化钠逐渐结晶析出。在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溶液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液体飞溅。当滤液接近蒸干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剩余的水分蒸干。

5. 冷却和过滤

将蒸发皿中的溶液冷却后,用布氏漏斗进行过滤,尽量将结晶抽干。过滤得到的固体就是初步提纯的氯化钠。将结晶移入蒸发皿中,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干燥,以去除残留的水分。

6. 称量

最后,我们需要称量提纯后的氯化钠的质量,并计算其产量百分率。这一步骤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提纯过程的效率

三、产品纯度的检验

为了验证提纯的效果,我们需要对提纯前后的食盐进行纯度的检验。可以分别取少量提纯前和提纯后的食盐,用蒸馏水溶解后,分别盛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对照检验。

1.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在第一组溶液中,分别加入2滴1mol/dm³的氯化钡溶液。如果在提纯后的食盐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说明硫酸根离子已经被完全去除。

2. 钙离子的检验

在第二组溶液中,各加入2滴0.5mol/dm³的草酸铵((NH₄)₂C₂O₄)溶液。如果在提纯后的食盐溶液中没有白色难溶的草酸钙(CaC₂O₄)沉淀生成,说明钙离子已经被完全去除。

3. 镁离子的检验

在第三组溶液中,各加入2-3滴1mol/dm³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用pH试纸试验)。然后各加入2-3滴镁试剂(一种有机染料)。在提纯后的食盐溶液中,如果没有天蓝色沉淀生成,说明镁离子已经被完全去除。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氯化钠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