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乌台诗案受害者是谁?

乌台诗案受害者是谁?

2025-03-21 18:05:02

乌台诗案的受害人——苏轼

乌台诗案受害者是谁? 1

在中国北宋的历史长河中,乌台诗案无疑是一段令人铭记的篇章。这起事件不仅因其涉及政治斗争、司法程序,更因受害者的身份与遭遇,而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受害者,便是北宋大文豪苏轼。

乌台诗案受害者是谁? 2

乌台诗案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其背景是王安石变法引发的朝野纷争。苏轼,作为保守派的一员,因对新法持有异议,而遭受排挤。他先后任职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在此期间,苏轼亲眼目睹了新法执行过程中的诸多弊端,诸如青苗法涉嫌朝廷放贷、两浙路严苛的食盐专卖法、鼓励人告密的手实法等,这些都令苏轼深感忧虑。于是,他将所见所感形诸吟咏,对新法实行过程中出现的弊端进行批评和讽谏。

元丰二年,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知州。在到任后按惯例上呈的《湖州谢上表》中,苏轼以“其”字自称,表达了自己不与当朝新贵合作的态度,同时对新法“生事”表示了不满。这篇上表被御史台官员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抓住了把柄,他们认为苏轼是在攻击朝政,反对新法。于是,这些人接连上章弹劾苏轼,要求神宗严惩。神宗及新派人物对苏轼的弹劾大为恼火,在御史台的强烈要求下,神宗批示逮捕苏轼。

七月二十八日,台吏皇甫僎携吏卒急驰湖州勾摄苏轼。由于驸马都尉王诜与苏轼交情深厚,他秘密遣人告诉当时任南京幕官的苏辙。苏辙立即派人前往湖州告知苏轼。虽然皇甫僎快马如飞,但由于在润州停留半日照顾生病的儿子,苏辙的人马先到,苏轼提前知道消息后立即告假,由通判祖无颇权摄州事。皇甫僎到达湖州后,态度强硬地将苏轼押解赴京。苏轼被捕后,被关押在御史台监狱。御史台因植有柏树,终年栖息数千只野乌鸦,故又称“乌台”,苏轼因诗文获罪,因此这起案件被称为“乌台诗案”。

在御史台受审期间,苏轼遭受了严酷的审讯和折磨。他被迫交代自己的“罪行”并认罪伏法。御史台为了增强反对的力度,在“供状”定稿已经提交后,还继续挖掘苏轼的更多“罪状”,尤其是他与驸马王诜交往中的“非法”事实。据《东坡乌台诗案》记载,御史台于元丰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奏上审讯结果。从苏轼被押至御史台的八月十八日起,直至十一月底,“诗案”都处在审讯阶段。苏轼承认,他游杭州附近村庄所作的《山村五绝》里“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讽刺青苗法的,“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的。除此之外,其余文字均与时事无关。后来御史台又从四面八方抄获了苏轼寄赠他人的大量诗词,有一百多首在审问时呈阅,有三十九人受到牵连,其中官位较高的是司马光。

面对御史台的弹劾,苏轼最初以为自己将面临死刑。他藏好了毒药,甚至给弟弟苏辙写下了绝命诗。然而,宋代司法制度相对完备,御史台只负责查明事实,不能定罪;根据事实援引法律进行判罪的职权,属于大理寺。大理寺最终宣判的结果是:苏轼所犯的文字罪只会判有期徒刑二年,正遇朝廷大赦,免去徒刑,作无罪处理。御史台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建议宋神宗处死苏轼,但审刑院复核后维持了大理寺的原判。宋神宗又特出恩旨,苏轼保留一个官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此外,30多名受牵连的变法反对派官员也各有不同的处罚:驸马王诜因未及时交出苏轼诗文被削除一切官爵,王巩发配西南,苏辙因家庭连带贬为筠州酒监。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苏轼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的政治生涯遭受了重大打击。他在黄州度过了数年的贬谪生涯,直到元祐元年(1086年)才被召回朝廷。在这期间,他失去了昔日的荣耀与地位,饱尝了人世的冷暖与艰辛。然而,在文学创作上,乌台诗案却成为苏轼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黄州的贬谪期间,苏轼虽然身处逆境,但其创作灵感并未枯竭,反而在逆境中激发了他更为深刻的思考。他的诗歌作品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均是在流放生涯中创作而成,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与政治的深刻理解。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后世文人墨客竞相效仿的典范。

乌台诗案的影响不仅限于苏轼个人,它对整个北宋时期的文人风气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文人因害怕遭受同样的命运,开始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自我审查,文人的创作自由受到压制。与此同时,乌台诗案也使得士人对朝廷的信任度降低,文人与权力之间的对立愈加明显。文人们开始意识到,文学创作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他们需要在创作中保持独立与自由,同时又不至于触犯权力的底线。

此外,乌台诗案还引发了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深刻反思。在此之前,文人们往往认为文学可以超越政治,然而乌台诗案却让他们意识到,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文学往往难以独善其身。许多文人开始思考如何在创作中保持自己的立场与原则,同时又能适应时局的变化。这种思考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与政治审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乌台诗案的受害者苏轼不仅经历了个人命运的巨大转折,也见证了北宋时期文人风气与政治环境的深刻变化。他的遭遇与创作不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世的文学批评与政治审查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乌台诗案作为北宋时期一起著名的文字狱案件,不仅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新旧党之间的斗争,也体现了文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与悲哀。然而,正是这样的悲哀与无奈,成就了苏轼在逆境中的文学辉煌,也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抹不朽的色彩。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