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撒切尔基因的独特起源
探寻撒切尔基因的来源
从伦敦希思罗机场驱车前往牛津,沿途是典型的英国田园风光,大片的绿地上散布着悠闲的羊群,远处是低矮的农舍,近处则是金黄色的麦田。40多年前,玛格丽特·撒切尔正是在这样宁静平和的环境中,度过了她在牛津大学圣休学院的学习时光。
如今,玛格丽特·撒切尔已经逝世,但“铁娘子”的影响力并未随之消散。她的政治遗产在英国、欧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引发着持续的争论。有人抨击她私有化改革的激进,也有人赞叹其为英国带来的经济复兴;有人批评她强硬的外交政策,也有人肯定其为西方阵营作出的贡献。然而,人们或许更应该关注的,是撒切尔夫人何以形成如此鲜明的政治风格,并凭借这些风格,在20世纪70至80年代的英国政坛呼风唤雨,力挽狂澜。
在牛津市中心的圣休学院,撒切尔夫人当年学习的痕迹已经难以寻觅。圣休学院的学监、社会学家大卫·古德曼教授说:“撒切尔夫人是这里的本科生,但她并不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学生。我们知道她来过这里,但我们没有太多关于她当年在牛津生活的记录。”
然而,圣休学院为撒切尔夫人提供的不只是书本知识和考试文凭。在这里,她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日后都成为英国政坛的风云人物。如今,圣休学院还以“撒切尔夫人网络”为名,组织相关的校友活动。在古德曼教授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当年撒切尔夫人与她的朋友们经常聚会的小酒吧。
古德曼教授说:“玛格丽特·撒切尔在牛津的时候,结识了一批朋友,他们至今仍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这是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厨房内阁’。当年,他们经常在这间酒吧里聚会,讨论政治。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他们每年仍会在这里聚会一次。玛格丽特·撒切尔即便卸任首相后,也一定会来参加。可以说,玛格丽特·撒切尔后来的很多政治观点,都在这里萌芽。”
在圣休学院档案室,记者看到了当年撒切尔夫人与这群朋友们的合影。照片上的他们青春洋溢,指点江山,一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姿态。正是在牛津求学期间,撒切尔夫人结识了后来成为其丈夫的丹尼斯·撒切尔,以及终身挚友卡罗尔·撒切尔(注:非其妹妹)。这些人都是坚定的保守党支持者,撒切尔夫人与他们长期保持密切联系,不断交流政治观点,逐渐形成了其鲜明的政治风格。
政治学者史蒂夫·菲尔德认为,牛津的政治氛围对撒切尔夫人影响巨大。他说:“牛津有一种自由主义的传统,但它同时也有一种反自由主义的氛围。玛格丽特·撒切尔在这里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但她始终认为,真正的权力应该掌握在普通民众手中,国家应该鼓励而不是压制这种力量。所以,玛格丽特·撒切尔逐渐意识到,她所属的阶级以及这个阶级所秉持的价值观与她的政治信念并不吻合,她要与这个阶级决裂。”
1959年,撒切尔夫人正式加入保守党。当时,保守党仍处于在野地位,且内部四分五裂。老一辈政治人物留恋“日不落帝国”的昔日荣光,而新一代政治人物则对现状深感不满,他们渴望变革,希望在英国掀起一场“保守主义革命”。撒切尔夫人与这些人一拍即合。
菲尔德说:“玛格丽特·撒切尔当时加入的是一个处于低谷的保守党。保守党在野13年,党内很多人认为,如果想要重新赢得大选,就必须改变。当时党内一个名为‘诺斯影子内阁俱乐部’的组织主张,保守党应该推行一系列激进的改革。玛格丽特·撒切尔是这个俱乐部的活跃分子。我认为,她当年在牛津形成的政治观点,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锻炼。”
正是在这个时期,撒切尔夫人提出了著名的“撒切尔主义”。她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私有化改革,同时加强社会福利;在外交上,她强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主张北约东扩,抗衡苏联。这些政策主张,后来成为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基石。
撒切尔夫人并不只是空谈理想,她也十分注重行动。加入保守党后,她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保守党候选人拉票助威。1970年保守党赢得大选后,撒切尔夫人顺利进入内阁,担任教育大臣。1975年,撒切尔夫人参加保守党领袖竞选,虽然最终以微弱劣势败给希思,但她在党内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
4年后,撒切尔夫人再次参加保守党领袖竞选,并以压倒性优势获胜。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带领保守党赢得大选,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一上台就雷厉风行地推行私有化改革,削减公共开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夫人的铁腕政策虽然在国内引发诸多争议,但也使英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焕发新生。
1982年,撒切尔夫人还亲自指挥了英阿马岛战争,并大获全胜。这场战争进一步巩固了撒切尔夫人在党内的权威,也使其“铁娘子”的形象深入人心。1983年,保守党在撒切尔夫人的带领下赢得大选,获得连任。在1987年的大选中,保守党更是以压倒性优势获胜。撒切尔夫人连续三次赢得大选,创造了英国政治史上的奇迹。
然而,铁娘子也有柔情的一面。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记者见到了撒切尔夫人当年的私人秘书、现任牛津大学万灵学院院士查尔斯·鲍威尔爵士。鲍威尔爵士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撒切尔夫人抱着小孙女的照片。他说:“这张照片拍摄于1989年,当时,玛格丽特·撒切尔刚刚卸任首相。可以说,她当时的心情很复杂。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家人,但作为一名首相,她又不得不时常与家人分离。这张照片,可以说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1990年,由于党内矛盾激化,撒切尔夫人不得不宣布辞职。然而,她并未远离政治。在野期间,她仍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保守党候选人拉票助威。2002年,撒切尔夫人还亲自为时任首相布莱尔的伊拉克战争政策辩护。可以说,撒切尔夫人的一生,都与政治紧密相连。
如今,撒切尔夫人已经逝世,但她留下的政治遗产仍在英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引发着持续的争论。无论人们如何评价她的功过是非,都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一位影响了英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女性。而这一切,都源于她在牛津求学期间,所播下的那颗“撒切尔基因”的种子。
- 上一篇: 如何挑战并战胜哈默雷特
- 下一篇: 半个月猜一字是什么?
-
利物浦15号球员与切尔西17号、11号球员分别是谁?资讯攻略12-07
-
揭秘:基因芯片领域的热门概念股有哪些?资讯攻略12-03
-
揭秘!美国基因190真的存在吗?资讯攻略03-24
-
揭秘: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深远影响与重大意义资讯攻略11-01
-
揭秘07-08赛季欧冠巅峰对决:决赛之夜震撼瞬间全回顾!资讯攻略10-30
-
揭秘:传说中的鬼獒,究竟是否真实存在?资讯攻略04-09